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所带来的阵痛,现代化、国家建设、民族话语以及国家精神等内容都成为内蒙古民族电影的核心命题。应时代之变,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创作美学理念产生了深刻变化,从民族景观的简单塑造到对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描摹,从对民族群体的宏观叙事到对生命本体个人情感的关注,从对意识形态的单一侧写到对电影本体的注重,内蒙古民族电影在保持相对醇厚的本土特质和艺术特色之外,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格局。
一、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发展
不及临渊回眸,已是昨日今非。进入新世纪后,电影体制改革力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大量民营资本涌入电影市场试图分一杯羹,叫好不叫座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拍摄资金的掣肘,电影票房不佳。在此困境中,为民族文化发声,为时代立言存像的内蒙古民族电影却寻找到了自己新的发展方向,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成为它永恒的坚守。无论是创作思路还是美学探索,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民族电影都呈现出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时代的话语特征,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侧写中国的新道路。
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年,内蒙古民族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刻,2000年,塞夫成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新厂长。由曾执导《骑士风云》《悲情布鲁克》《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一系列享誉国内外影坛的塞夫担任厂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影像品质。不负众望的是,以塞夫为厂长的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仅在2000年就摄制了众多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也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光彩,表现出了内蒙古民族电影在艺术领域中、在时代变革与“娱乐至上”的时代洪流中的永恒坚守。《珠拉的故事》荣获2001年全国记协“十佳故事片”奖、《康家大院的新媳妇》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入围奖……
但不得不提的是,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民族电影在摄制资金上是极为匮乏的,这就导致在新片的投资上、在已有影片的宣发上都产生了困难。在厂长塞夫的努力申请下,国家广电总局向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批拨了430万元的“重点片”影视生产费用,在这批费用的支撑下,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创作开始呈现出新的趋势,《草原母亲》《绿色的梦》《天上草原》等一批又一批的影片诞生。这些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探索内蒙古民族电影创作新形势的方向标,就如影片《草原母亲》一样,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草原题材电影拍摄手法,而是将国粹京剧与电影进行深度融合,产生了京剧意义上的内蒙古民族电影。这种探索性质的内蒙古民族电影进一步丰富了电影类型,在电影艺术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在影片的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时,宣传发行上的资金掣肘性则越发呈现,这也直接导致电影的票房不佳。《天上草原》作为这一时期的最为优秀的电影,在国内外荣获20多项大奖的同时,宣传海报则是从互联网下载的草原图片,这无疑直接影响了电影的票房。不过,值得称道的是在各种困难中,内蒙古民族电影制片厂迎难而上,摄制的影片数量于2003年跃居全国电影制片厂第二位,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制片厂而言无疑是值得赞扬的。自此之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又摄制了多部电影,这些影片也同样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展上绽放光彩,数量与质量的共同保证让内蒙古民族电影在电影史上留下了光辉一笔。
2009年,内蒙古电影集团成立。内蒙古电影集团作为自治区直属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是内蒙古电影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创新。电影集团成立后,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创作走上了快车道,在故事片的摄制上,内蒙古民族电影开始了又一轮的艺术探索,《额吉》《锡林郭勒·汶川》《斯琴杭茹》《母亲的飞机场》等影片即在国内的金鸡、华表、金马等节(展)中摘金夺银,又在美国、法国、德国、蒙古国、伊朗等国家各大电影节展评选活动中绽放光彩。可以说,新世纪以来电影行业的商业气息和科技元素并未使得内蒙古民族电影产生庸俗、媚俗的创作趋势;相反,为民族书写历史、为时代发民族之声成为内蒙古民族电影创作的母题宗旨,在娱乐与市场成为电影市场竞相追逐的目标时,内蒙古民族电影开始向民族文化的深层漫溯,努力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大力展现历史境遇中普通民众的生存图景,这些影片书写了大时代背景下普通的少数民族人群的生活面貌、精神状态,让新世纪边疆地区民族人群的面貌得到了展示。
文章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网址: http://www.nmgzyybjb.cn/qikandaodu/2021/0429/807.html
内蒙古中医药投稿 | 内蒙古中医药编辑部| 内蒙古中医药版面费 | 内蒙古中医药论文发表 | 内蒙古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