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配套制度更完善了,法规体系更健全了,中医药服务离百姓更近了——
三年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蔡马村的民间中医胡春根没有想到,一张中医医师资格证书,让他成为一名合法合规的执业中医师,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转正”梦想。
上海市嘉定区的中医师高加林没有想到,从提交材料到拿到中医诊所备案证,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拥有一家自己的中医诊所,花费少了、耗时短了。
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旭成没有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经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备案,武汉市中医医院的“感冒退热方”和“宣清和化方”正式获得备案号,成为湖北省首批获得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品种。
……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一部法律的实施。
2017年7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不仅改变了万千中医药人的人生轨迹,更开启了中医药有法可依的崭新历史。三年来,中医药法治体系“踩足油门”加速构建,不断激活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为老百姓带来了切实福利。
破藩篱
配套制度不断完善
告别繁琐程序,打破制度藩篱,是中医药法为中医药创造的宽松发展环境。中医药法实施以后,国家层面的配套规章和标准制定进展迅速。配套文件的陆续出台,让中医药法真正落地。
过去,开办中医诊所审批程序较为复杂,2017年9月,中医药法配套文件《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符合条件的中医医师告别了复杂审批,只需备案即可开办中医诊所,不仅快捷,而且条件更宽松。
正因如此,全国中医诊所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目前,全国备案中医诊所的数量达到17000余个,是2018年2月730余家的20多倍。
“由审批改为备案,简化了办事程序,减少了办事环节,压缩了办事时限,为申请人提供了方便。”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说,备案管理是针对仅提供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诊所做出的特殊法律安排,与审批管理有明显区别。它符合中医服务模式,这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很多常年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拥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被一张执业资格证拦在“合法”的门外。《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改考试为专家现场集体评议的考核,“会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将来就用什么”,打破了中医类别医师准入的制度藩篱,给中医人带来更多机遇。
据了解,自2017年12月20日以来,各省的中医医师考核暂行办法相继出台,陕西省最先组织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先行测试考核。截至2020年6月中旬,20省已组织完成第一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全国共考核合格近4000人。
过去,经典名方在我国审批困难,这些来源于中医典籍,被实践证明有效的经典名方,不能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8年5月,《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和中医药法配套文件《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相继发布。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药监局共同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古代经典名方专家委员会,开展关键信息考证等工作,通过凝聚行业共识,从技术层面为经典名方审评审批提供支持。并且,“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纳入《2019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2020年5月26日,《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已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说,对经典名方的审批“松绑”,吸引了诸多药企积极布局经典名方研发,不断挖掘中药潜力产品。这意味着,经典名方制剂走向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快。在保障好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拿捏好度,更多的经典名方将走出古籍,让百姓最大范围享受到健康益处。
“中医药法配套制度及时出台,为落实中医药法提供了可具体操作的规范,中医人多年来的诉求正逐渐变为现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中医药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国家法律,在中医诊所、中医医师准入、完善中药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实施三年以来,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出台许多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要继续推动中医药法落地见效,切实抓好中医药法及配套制度的落实落地。
文章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网址: http://www.nmgzyybjb.cn/zonghexinwen/2020/0713/390.html
内蒙古中医药投稿 | 内蒙古中医药编辑部| 内蒙古中医药版面费 | 内蒙古中医药论文发表 | 内蒙古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