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临床救治工作不断推进,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中医药有效方药逐步被纳入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从筛选定方,到观察试验,再到推广应用,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显身手,这离不开中医药人的坚持和努力。
王伟正在进行清肺排毒汤相关实验。? 本文图片?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古方上百千,守正创新最重要1月20日,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记者问答会上,钟南山院士证实新冠肺炎“人传人”,且已有医护人员感染。
同一天下午,王伟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志勇副局长电话,请他立即到局里开会。
“虽然很早订了回内蒙老家过年的车票,但在接这个电话之前,我已经预感到这个春节将与往年大不相同。”王伟讲到,“王志勇副局长全程参加了2003年抗击非典,十几天前就告诉我注意收集与疫情相关的资料,思考中医药如何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
“新冠肺炎传播迅速,波及面广,对每一个病人进行辨证论治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关键是要针对这次疫病核心病机,拿出一个有良好疗效的通治处方,这本身就是辨证论治,也是历史经验。”王伟介绍,明确主攻方向后,他又把前期收集各种资料分别发给几位专家,推动中医药尽快加入抗击疫情一线。
“从第一次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会算起,至少头一个月,每天的日程表都被会议占满,几乎没有歇下来过。”王伟说。他被编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负责与相关部门及各地中医院对接,协助部署中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筛选中医方剂。
中医药发展历史上有过多次与疫病对抗和较量的经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汗牛充栋的经典医籍。如何结合这次疫病的特点,从这么多古方中筛选出最对症的药方,成为关键。当时,很多专家提出了对新冠肺炎病症特征的看法,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薛伯寿提出,这次疫情病位在肺,表现内在湿邪,主要是“寒湿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也明确指出本次疫病为“寒湿疫”。在武汉一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通过接诊患者,同样认为新冠肺炎为“寒湿疫”。
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1月20日接到王志勇副局长电话后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他依据前期有关资料,综合分析疫情特点,比较多年流感区别,并统筹考虑《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后,认为这次疫情远比任何一次流感都要复杂,使用一两个经方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只能将多个方子有机组合在一起,兵团作战,才能普适、速效、决胜。他亲身试药,在验证安全性、有效性后,于1月26日将包含21味药的清肺排毒汤处方送到了王志勇副局长手中。王伟说:“我看到这个处方后为之一振,它不但与几位院士、国医大师对核心病机的研判完全一致,而且既考虑了肺部疾患的治疗,也充分关注对心脏、肝脏和肾脏的协同保护,太精妙了。”攻关组和专家在深入研讨后判定——此方可用。
1月27日下午,“清肺排毒汤”应急专项工作紧急启动,王伟被任命为应急专项专家组组长,开始了持续两个多月的观察、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
药方行不行,疗效说了算
“清肺排毒汤的处方设计理论上应该很有效。但效果到底怎么样,还是临床观察结果说了算。”王伟坦言。
作为应急专项专家组组长,王伟一边忙于协调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开展第一批临床疗效观察,同时还要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统筹开展相关研究。葛又文研究员也亲自对一线医院进行业务指导,使得多例危重症患者得以治疗并康复,完美展示了清肺排毒汤对于各型确诊患者的良好疗效。
第一批临床疗效观察刚开始,就遇到不少困难。王伟介绍,最初的确诊病人都在西医定点医院,要让西医和病人接受中医治疗并不容易,既有现实条件限制,也有医生用药习惯,甚至对中医的偏见和误解。“比如山西一位病人,入院后坚决拒绝吃中药,经过治疗,新冠肺炎症状虽然消失,但核酸检测始终呈阳性。后来看到同病房病友喝了清肺排毒汤后转阴出院,他才接受中药治疗,一个疗程三天后就转阴了。”王伟谈到,早期很多病人都是这样,看到效果后才开始服用清肺排毒汤。
文章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网址: http://www.nmgzyybjb.cn/zonghexinwen/2020/0720/418.html
内蒙古中医药投稿 | 内蒙古中医药编辑部| 内蒙古中医药版面费 | 内蒙古中医药论文发表 | 内蒙古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