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显身手的中医药,成为民众关注热点。7月2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旨在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曹洪欣教授当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会长。
据介绍,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137项传统医药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2-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1.13亿元用于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其中,补助8617万元支持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补助1190万元支持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补助1520万元支持对38名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但在保护中还存在扶持资金不足、后继乏人、发展方式单一、标准建设缺乏等问题。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右)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授牌
文旅部副部长李金早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非遗成为重要战"疫"生力军。国家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伯礼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等奋战在抗疫一线,曹洪欣教授带队组建国际首个中医药互联网抗疫平台,为挽救许多患者生命贡献力量。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有识之士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破解难题。
以下为文旅部副部长李金早在大会上的发言全文:
着力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服务人民健康安全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协调委员会、中医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020年7月25日)
李金早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大家好!经历"2020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经受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战役的洗礼,经过筹委会与各有关方面认真有效的协调磋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协调委员会、中医药委员会今天宣告成立了!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医药业界的一件盛事!在此谨致热烈祝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中医药保护传承发展。习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考察时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还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是我们做好中医药非遗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总书记对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国形成强大的抗疫力量。其中,中医药非遗成为重要战"疫"生力军。国家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伯礼院士、黄璐琦院士、刘清泉院长、刘力红教授等一批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奋战在抗疫一线,曹洪欣教授带队组建国际首个中医药互联网抗疫平台,为挽救许多患者生命贡献力量。习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此次严重疫情,让世人感受到了病毒的危害性,也看到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更使我们深切感到了振兴中医药非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非遗工作者和传承人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扶持,但是总体来看,仍然面临各种生存和发展难题,存在许多难点、堵点、盲点及痛点,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得到大力支持。
一、对中医药非遗的宝贵价值,应加深认识
1.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民族文化生存与延续的灵魂依托。中医药文化,是传统中医药知识、技艺、思想、精神、标准、制度、世界观的广泛集成,是中华医学知识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也是最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网址: http://www.nmgzyybjb.cn/zonghexinwen/2020/0727/437.html
内蒙古中医药投稿 | 内蒙古中医药编辑部| 内蒙古中医药版面费 | 内蒙古中医药论文发表 | 内蒙古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