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文旅广电局供图
中新网巴彦淖尔6月28日电 标题:内蒙古草原上的“长城外粮仓”:黄河拐弯处的“聚宝盆”
中新网记者张伟
黄河以北,银山以南,八百里江河稻谷,河道密布如网,稻田如江南……感受黄河之魂”——全国主流媒体内蒙古行穿越G7大型民俗收藏活动走进“长城外粮仓”巴彦淖尔市黄河湾的“聚宝盆”。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北与乌拉特草原接壤,中部连接阴山山脉,南部与河套平原相连,在黄河之巅。
巴彦淖尔市,素有“拦住长江,草原水城”之称,矿产资源、风能资源、阳光资源丰富。其黄铁矿储量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丰富的风能资源之一。 1、境内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单流灌区;有机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农畜产品出口居内蒙古首位,是全国最大的非羊毛生产基地。
数据地图。图为巴彦淖尔市葵花籽的收获。巴彦淖尔文旅广电局供图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加快建设绿色产业集群、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蒙古对外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着力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走进河套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生态风光独特。全市散布着乌梁素海、镜湖等300多个湖泊。地处北纬40°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地带。土地肥沃,可以期待丰收。
总面积35.2平方公里的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是巴彦淖尔市最大的开放式湿地旅游区、国家龙舟赛场、国家水利风景区。
图为草原上展示农耕文化的“长城外粮仓”。巴彦淖尔文旅广电局供图
解说员小宇是河套人。说起这里的文化,她的下巴微微翘起:“巴彦淖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黄河、农耕、游牧、边塞等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特迷人的河套文化。”
“旅游区以‘总干道’为轴心,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湿地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小宇28日向记者介绍。
走过“两条黄河”20公里的黄金水道,走进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老酒乡、万丰村……千年的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和移民文化聚集在河套地区,融合、传承、积累的过程尽收眼底。
今天的巴彦淖尔是“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的重要节点,是国家“五纵五横”综合交通网和“八横八纵”高铁网的节点城市。贯穿西南、连接蒙古、通往东北亚国际海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图为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巴彦淖尔文旅广电局供图
河套全球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人才河套”以粮油、肉奶羊毛、果蔬、蒙(汉)药七大类为主原料、炒货、酿造加工、民族特色。全行业供应链输出、全流程标准化追溯、全区域品牌化运营、互联网商务全覆盖、综合云仓物流、全品类营销、七大实施全领域大数据共享系统。以畜产品全产业链为核心的综合性农业CBD中心,让优质特色农牧产品快速遍及全国乃至全球。
巴彦淖尔市文旅广电局正式表示,该市正在深入挖掘河套文化内涵外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产业,建设“一廊、两带、两区、一环路。” “全球旅游总体格局,精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河套文化体验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等精品线路,加快建设湖光山色、沙漠、孤烟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区。 、戈壁草原、港口旅游、边疆风情。带。
“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和谐共鸣,在河套平原奏响了优美的乐章。草原、沙漠、湖泊、田野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巴彦淖尔市走上了“江南,绿色崛起”的“快车道”。(完)
文章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网址: http://www.nmgzyybjb.cn/zonghexinwen/2021/0629/878.html
内蒙古中医药投稿 | 内蒙古中医药编辑部| 内蒙古中医药版面费 | 内蒙古中医药论文发表 | 内蒙古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