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材之一。它包括什么样的植物,长什么样子,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1.黄芪属哪些中草药
根据199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Fisch.)Bunge(Bunge)和黄芪的干燥根(Fisch。)邦吉。
黄芪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为黄芪。黄芪被视为别名,归入豆科黄芪属。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野生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其外观特征:一是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粗、木质、常分枝、灰白色;
茎直立,上部有分枝。二是叶片单生羽状。复叶有6-13对小叶。小叶为椭圆形或长圆形。顶端圆钝,具小尖头,表面绿色,仅无毛,背面灰绿色,白色贴边软。头发。
第三个是腋总状花序,花稍密,花萼钟形,萼齿短,花冠黄色或淡黄色,6~8月开花;
豆荚薄,半椭圆形,膨大,长2-3厘米,具短喙顶端,两侧有白色或黑色短柔毛,7月果实成熟。
黄芪蒙古文"记为蒙古黄芪,作为黄芪的变种,主要产于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通常生长在向阳的山坡草原上。短,小叶,长5-10毫米,豆荚无毛。
二、黄芪的主要用途
黄芪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过去是中医,后来各种本草书籍都有记载。
黄芪的晒干根入药,味甘、性温,具有补肾健脾、止汗利尿、消肿排脓之功效;主含有皂甙、多糖、黄酮类、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使用药物时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文章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网址: http://www.nmgzyybjb.cn/zonghexinwen/2021/0730/932.html
内蒙古中医药投稿 | 内蒙古中医药编辑部| 内蒙古中医药版面费 | 内蒙古中医药论文发表 | 内蒙古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